机票价格“大跳水”:航空公司直播卖票背后的行业困境与变革
日期:2025-10-09 10:04:00 / 人气:17

“薛定谔”的机票价格让不少“等等党”期待临期大跳水,然而一群人却反其道在直播间囤机票。近期,航空公司直播间推出国际机票“骨折价”,引发关注。
直播间机票“骨折价”频现
• 低价诱惑:社交媒体出行直播间里,200多元飞东南亚、400多块飞日本等低价机票频现。有网友称9月14日21时55分从成都飞泰国曼谷的飞机票仅需19元起(需支付税费),多家航空公司推出令人惊讶的国际机票折扣。
• 航空公司直播常态化:越来越多航空公司开始在直播间卖机票,开播次数频繁,部分航空公司一个月能有八九场直播。早在2019年5月飞猪平台就有机票直播试水,2020年各大航空公司密集进入直播销售渠道,营销阵地逐渐转移到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以“骨折价” + “未兑可退”为卖点,直播销售机票常态化。
消费者:有人囤票有人愁
• 囤票实惠:张萍很少从传统OTA平台买机票,常在航司直播间囤次卡兑换机票。她去年年底在直播间抢到299元的川航次卡,比传统OTA平台便宜近一半,近来又囤了多家航空公司的次卡。周雯夫妇也从直播间囤了日本、伦敦等地的机票,觉得价格便宜且灵活,没假期可申请退款。
• 兑换难题:但次卡兑换并非总是顺利。张萍8月22号购买的深圳航空国庆假期499元次卡,一个多月都未兑换成功。次卡兑换难度大,很难有匹配需求的时间、地点和仓位,且出票后临时改行程退票不退款。
航空公司:现金流保卫战
• 疫情冲击:2019年底疫情暴发,航空业客运需求断崖式下跌,成本却不断上涨。国际油价高企,燃油成本大幅增加,2025年上半年国有三大航燃油成本占营业成本比例均超30%。汇率波动,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带来汇兑损失,加重财务负担。2022年上半年三大航合计亏损496.59亿元,2025年上半年三大航依然未能扭亏为盈,持续亏损5年。
• 固定成本压力:航空公司固定成本高企,飞机租赁、人员工资等固定开支占比大,停飞意味着零收入和高额固定成本双重打击。所以即使票价低,飞行也比不飞损失小,“以价换量”成生存妥协计策。今年上半年民航国内经济舱平均票价同比下降,国内旅游市场旺盛,但三大航仍未“满血复活”。
行业竞争:复苏艰难与变革前夜
• 盈利分化:航空业复苏之路不平坦。三大航持续亏损时,春秋航空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成为内地最赚钱的航空公司,今年上半年依然是最赚钱的上市航司。另外三家民营上市航司也盈利,业绩差距与适应民航业竞争新形势的能力有关。
• 竞争挑战:高铁网络日趋完善,3小时以内、800公里以下短途市场对航空运输分流明显,民航市场受冲击,2023年国内1000公里短航线航班数量和客流量下降。国际航线恢复乏力,今年上半年民航国际客运航班同比2019年下降12%,客座率徘徊在80%左右,运力增长超需求恢复速度,供过于求。国内民航市场供过于求,航司竞争激烈,“内卷”压低机票价格,客公里收益数据同比下滑,陷入“规模不经济”怪圈。
• 未来变革:中国民航业正处于行业阵痛期,面临高铁网络扩张、国际航线恢复缓慢、国内市场供给过剩等挑战。未来竞争将转向服务与体验的差异化,能精准切中细分市场需求、打造不可替代出行产品的航司将在洗牌中占上风。当下消费者收获飞行出行亲民的红利。
作者:奇亿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Keeta登陆巴西,月底与滴滴打响...10-13
- Keeta登陆巴西,月底与滴滴打响...10-13
- 神秘交易员押中诺贝尔和平奖:预...10-13
- 消费类App成功之道:从尼日利亚...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