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与少年 7》:一场被香气承包的旅行,从 “抓马” 到 “修仙” 的奇妙蜕变

日期:2025-08-13 21:16:28 / 人气:3


《花儿与少年第七季》开播即引发热议,但这次的焦点不是旅途的摩擦与抓马,而是三位嘉宾 —— 那英、陈数、马思纯掀起的 “香料争霸赛”。当酒店房间被线香的烟雾笼罩,当欧洲街头飘起中国沉香的味道,这档原本主打年轻人旅行的综艺,俨然变成了一场 “焚香江湖” 的实景秀,用东方香气为观众上了一堂生动的生活美学课。
一、三位 “香妃” 各显神通:香气里的个性标签
那英的 “国情牌” 香盒,自带一股江湖气。她带的线香一打开,熟悉的 “中国味儿” 便扑面而来。每到一个陌生城市,点上一根香,仿佛用气味在异乡圈出一块 “舒适区”,就像有人旅行必点家乡菜一样,那英用香气把陌生环境瞬间 “收服”。她振振有词地说这是 “有中国特色”,语气里的理直气壮,让人觉得这香气确实比移动 WiFi 还管用 —— 毕竟信号可能断,但熟悉的味道能瞬间勾连起安全感。这种带着点 “霸道” 的习惯,恰恰是那英直爽性格的写照,不刻意迎合,用自己的方式与世界相处。
陈数则把香道玩出了极致格调,她的 “禅意香铺” 堪称移动的东方美学馆。自备沉香、檀香,旅行箱里仿佛装着一座微型香堂,走到哪都能支棱起一套焚香仪式。她说 “香能净化环境”,于是酒店房间被熏得烟雾缭绕,连隔壁大哥都误以为闯进了藏传寺庙的香堂。这种对仪式感的坚守,透着陈数骨子里的优雅与执着。在她看来,香气不是简单的气味,而是一种生活态度,哪怕在奔波的旅途中,也要用一缕青烟维持内心的秩序。这种 “把故宫香道搬去欧洲街头” 的操作,让旅行多了层文化输出的意味。
马思纯的 “团建香礼”,则把香气变成了社交的粘合剂。她给全团准备线香当礼物,睡前的点香仪式成了固定环节,比团建去 KTV 还能拉近距离。在她看来,香气是 “情感觉醒师”,能让陌生的旅伴在同一种味道里放松下来,让冰冷的 hotel 秒变温馨的静修堂。网友调侃 “这是把《天官赐福》的氛围感搬进了综艺”,而马思纯用这种温柔的方式,悄悄化解了旅途可能出现的尴尬,尽显社交智慧。
二、娱乐圈 “香料图鉴”:香气里的名场面
《花儿与少年 7》的香气热潮,也勾起了网友对娱乐圈 “香料达人” 的盘点。龚俊作为社牛导游,分冰棍时都自带沉香味,被戏称 “从《香蜜沉沉烬如霜》穿越来的哥哥”,仿佛他走过的地方都能留下一缕清香;张晚意的 “三合一香皂” 话题热度甚至超过了他的剧,一块香皂能玩出这么多梗,也算是把 “实用主义香氛” 发挥到了极致;李沁更绝,因《如懿传》里的香妃角色,被调侃 “躺平也是香气担当”,全程没带香,却凭着角色滤镜成了团队的 “天然香氛机”。
这些与 “香” 相关的名场面,其实都藏着明星的个性密码。有人用香气彰显格调,有人用香气拉近距离,有人则因角色与香气结下不解之缘。而《花儿与少年 7》的巧妙之处,就在于捕捉到了 “香气” 这个微妙的元素,让旅行综艺跳出了 “吵架 - 和好 - 感动” 的套路,转而呈现出一种更细腻、更东方的相处模式。
三、从 “抓马” 到 “修仙”:慢下来的旅行哲学
以往的旅行综艺,总少不了 “行程冲突”“意见不合” 的抓马情节,但《花儿与少年 7》却用一缕香气,把节奏慢了下来。当那英在陌生的酒店点起熟悉的线香,当陈数在欧洲街头摆弄沉香炉,当马思纯和伙伴们围坐分享线香 —— 这些画面里没有激烈的冲突,只有人与气味、人与人之间的温柔互动。
这种转变,其实暗合了当下年轻人的心态:比起刺激的冒险,他们更渴望在旅途中找到内心的平静。香气恰好提供了这种可能,它看不见摸不着,却能瞬间把人拉回当下,让人在陌生的环境里找到锚点。正如网友所说:“没有什么陌生,是一根线香化解不了的。”
而节目里的 “香道”,也并非刻意炫技。那英的线香是 “家乡的味道”,陈数的沉香是 “内心的秩序”,马思纯的线香是 “温暖的连接”,这些都让 “香道” 从高冷的传统文化,变成了每个人都能触摸的生活日常。在快节奏的时代,能把传统香道随身携带,或许就是最时髦的 “国潮出海”。
结语:香气里的东方智慧
《花儿与少年 7》用一场 “香气旅行”,意外地给观众带来了惊喜。它告诉我们,旅行不一定要跋山涉水、打卡拍照,也可以是在一缕香气里,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和解。那英的 “霸道香”、陈数的 “禅意香”、马思纯的 “温柔香”,其实都是在说同一件事:找到让自己舒服的方式,才能在旅途中遇见更好的风景。
或许下次出国旅行,我们的行李箱里,真该给沉香线香留个位置。毕竟,比起语言的隔阂、文化的差异,一缕熟悉的香气,更能让我们在异乡找到家的感觉 —— 这大概就是《花儿与少年 7》最动人的地方:它用香气证明,生活的美学,从来都藏在细节里。

作者:奇亿娱乐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奇亿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