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锂电“反内卷”风暴:重塑行业生态,迈向高质量发展

日期:2025-10-09 10:03:35 / 人气:16



近期,“内卷式”恶性竞争成为重点打击对象,锂矿开采权整治风暴持续推进,锂电行业“反内卷”正式从政策倡导步入实质性产能出清与结构优化的新周期。

行业困境:同质化与价格战的双重折磨

过去两年,锂电材料企业深陷“量增价跌”的经营困境。下游电池装机量攀升带动主要材料出货量增长,但供给端超预期释放导致严重过剩,产品价格断崖式下跌。2024年锂电池出货量规模是2020年的8.3倍,各环节产能较2020年底增加了10到25倍。各环节常规通用产品产能过剩,新老企业为提升产能利用率,通过价格策略抢占市场,下游锂电池客户以价低者中标的招标形式进一步加剧了价格竞争。

同质化竞争也十分严重,2024年只有5家以内企业能稳定生产四代高压实磷酸铁锂材料,如今国内已有近10家企业能稳定供应。头部企业依托规模化优势持续压低电芯报价,磷酸铁锂电芯均价跌破0.5元/Wh关键点位,较去年同期下挫超30%。中游电池厂面临“增收不增利”困境,行业平均毛利率收缩,二三线企业出现单季度亏损。2024年正极材料行业总产值同比下降34.9%,较2022年高点腰斩,A股14家主要正极材料上市公司过半出现归母净利润亏损。

内卷根源:大扩张与“低水平重复”

2021 - 2022年行业形势大好,大批新进入者涌入赛道集中新建产能。以磷酸铁锂材料为例,2020年及之前生产企业不足20家,到2023年底有设备产能的企业超过80家,规模企业也在集中扩产。随着2023年第二波新建产能投产,造成2023年至2025H1产能结构性过剩。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式增长,锂资源需求激增,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和电池生产国,锂价一度大幅上涨至60万元/吨。为保障供应链安全,国内锂资源进入快速开发阶段,但追求产能扩张导致“低水平重复”,出现低效产能过剩、技术水平低下、产品竞争力不足等问题。

反内卷行动:从矿权整治到行业调整

矿权整治

基于锂矿环节的矛盾现状,反内卷行动首先从锂矿环节入手。今年8月上旬,宁德时代控股的枧下窝矿因采矿证问题宣布停产,该矿山年产能达10万吨LCE,占国内碳酸锂产量约11%,碳酸锂期货与现货价格双双反弹。

7月1日,《矿产资源法》修订版正式实施,锂被首次明确为战略性矿产,审批权限收归中央,实行保护性开采。江西宜春的云母矿风波中,新版《矿法》要求矿权重新提交储量和品位报告,纳入合规化评估,虽非“一刀切”封杀,但通过制度化手段清理历史遗留问题,提高行业门槛。短期造成阶段性供应扰动,长期来看,更高的准入门槛和合规成本使未来新增锂矿供应更加集中和可控,“谁有矿,谁有证”成为行业竞争的第一道门槛。拥有海外优质资源的企业受益,依赖灰色空间运作、缺乏矿权储备的中小企业将逐步边缘化,资源和证照壁垒放大,龙头企业市场份额与议价能力增强,碳酸锂价格中枢上移。

行业倡议与企业调整

今年8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发布《关于锂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书》,将“反内卷”精神落实到锂产业层面。未来锂电行业将沿三条路径深度调整:监管与合规成为行业准入门槛,合法合规的资源型企业率先受益;成本优势被重新定义,企业需在全成本框架下保持盈利;研发创新能力成为竞争关键,持续的技术优化和产品升级迭代确保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头部企业调整策略,如天齐锂业主动放弃低端、低价的散单,通过定制化产品提升附加值,把竞争焦点从价格拉回到品质与服务。企业也认识到高质量的锂资源开发不仅包括资源本身,还涉及提取技术、成本控制、绿色低碳水平和与下游电池产业的协同性。

破“卷”之路:多管齐下迈向高质量发展

高层会议频繁提及“内卷”和“无序竞争”问题,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与《求是》文章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锂电行业也积极响应,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和中国塑协电池薄膜专委会等发声响应“反内卷”政策导向。

全球市场从“锂资源量的竞争”转向“绿色、低碳、高标准锂产品的竞争”,头部企业如天齐锂业加速将“资源优势”转化为“规则优势”。锂电材料头部企业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开辟新赛道,天齐锂业向材料解决方案商转型,正极材料头部企业向高端化、差异化方向转型,行业竞争逻辑从“规模扩张”转向“技术卡位”。

为破解“内卷”困局,建议成立行业知识产权联盟并构建专利池,推动政府将知识产权审查纳入招商引资关键环节,引导企业转向自主创新或合法授权合作,规范竞争秩序、营造公平市场环境。在政策与供给端的联动下,行业格局重塑为估值修复和盈利改善奠定基础,头部企业盈利预期改善,投资者对其现金流与抗风险能力的认可度正在修复。

作者:奇亿娱乐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奇亿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