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韶华》破央八年冠却网播平平 年代剧如何吸引年轻观众

日期:2025-09-29 17:13:31 / 人气:67


由热依扎、杨祐宁领衔主演的女性年代传奇剧《灼灼韶华》正于荧幕热播,这部作品以中药商贾之女褚韶华的成长为主线——在经历家破人亡的重创后,她毅然出走上海滩,凭借过人胆识与经商天赋在中药行业搅动风云。期间,她先后与夏初、陈大顺、闻知秋三位男性产生交集,最终与闻知秋携手创办民族医药商社,书写了一段融合个人奋斗与时代印记的传奇故事。
在收视表现上,《灼灼韶华》堪称“黑马”:首播当日收视率便突破2,开播第三天攀升至3,第八天更是突破4的关口,后续集均CVB收视率高达2.389%——这一成绩不仅超越了杨幂主演的《生万物》,更让其登顶央八2025年收视年冠,势头强劲。然而,与收视率的“一路高歌”形成鲜明反差的是,《灼灼韶华》的网络播放声量却显得平淡,甚至有些“遇冷”。数据显示,该剧在播放平台的历史最高热度仅为8299,与《生万物》11017的历史最高热度存在明显差距;云合数据层面,《灼灼韶华》正片有效播放市场占有率最高为15.1%,位列同期剧集第二,而《生万物》曾以46.1%的市场占有率断层领先同期作品。
同为年代剧,为何两部作品在网络播放表现上“同剧不同命”?这一现象背后,既与传统电视剧发展的核心矛盾相关,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制片人蔡卓指出,传统电视剧发展存在两大核心矛盾:一是成本分摊失衡,过去电视台单集采购价可达200万左右,能覆盖30-40集电视剧,如今电视台采购价大幅降至单集10万,剩余90%以上成本需由网络平台承担,导致制作方对网络认可度高度依赖;二是受众需求分化,电视台核心受众以中老年为主,仍偏好传统叙事,但网络核心受众以年轻群体为主,对“狗血剧情”“慢节奏”接受度低,传统电视剧需在两者间寻找平衡。
在这两大矛盾的影响下,演员选择成为拉大两部剧网播差距的核心原因之一。《生万物》由杨幂担纲主演,此前她多活跃于偶像剧领域,此次转型挑战农村年代剧,从官宣、拍摄到播出的每一个阶段都自带“话题属性”,加之杨幂作为人气艺人的号召力,开播后为剧集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据德塔文景气指数分析,24岁以下观众对《生万物》角色话题的贡献度达42%,远高于《灼灼韶华》19%的占比——年轻观众群体的流失,直接拉大了两部剧的网播差距。这一现象并非个例,早期传统剧仅选用演技派演员,不追求知名度,转型后头部作品纷纷启用全明星或流量演员适配网络需求,如《小巷人家》中的范丞丞、《胡同》中的赵露思等,均为作品注入“年轻化活力”,实现“电视台高收视+网络高排名”。
那么,年代剧该如何打破“网播遇冷”困境?需从选角、剧情、宣传三个维度协同发力:选角上,跳出“年代剧=老戏骨专属”标签,适当启用年轻实力派或流量演员,兼顾实力与角色适配度,避免“重流量轻演技”和“强行扮嫩”;剧情上,摆脱“套路化”与“价值观脱节”,让女性角色从“被动承受”转向“主动突围”,男性角色塑造“成长型形象”,群像刻画赋予小人物真实情绪,同时加快叙事节奏融入“网感”;宣传上,玩转网络思维,打造剧情高光、演员演技等话题点,鼓励观众二次创作,通过用户自发传播扩大影响力。
年代剧吸引年轻观众的核心是真诚理解——既不强行用现代价值观“绑架”年代背景,也不固守陈旧叙事模式脱离当下审美。唯有通过“立体人物+共通情感+年轻化表达+网络传播”的组合拳,让年轻观众在剧中看到父辈奋斗故事、感受时代厚重,同时从角色成长中找到自我影子,才能激活老题材新活力,实现收视与口碑“双丰收”。

作者:奇亿娱乐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奇亿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