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第一省闯旱关

日期:2025-06-24 15:15:04 / 人气:22





自 3 月起,全国小麦生产第一大省河南遭遇持续高温少雨与大风天气。记者深入多地调研发现,河南通过多方努力,在这场干旱考验中,保障小麦生产,实现 “关关难过关关过”。
找水:抗旱保产的关键行动
河南省气象局数据显示,3 月 4 日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仅 36.6 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 6 成,多地出现重度以上气象干旱。农谚 “麦收八十三场雨”,但洛阳等地未能如愿。为保证小麦生长,河南各地开启 “找水” 行动。
宜阳县种粮大户麦海伟面对十年九旱的地势,打井、修建蓄水池,利用自主研发的水肥一体机和滴灌技术,今年春天浇了 5 遍水。70 岁的老张在家用小泵引井水浇地,虽效果有限,却也增加了收成。南阳市内乡县打磨岗灌区利用水库,构建起庞大的灌溉网络,牧原集团的万亩小麦田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高效灌溉 。这不禁让人想起红旗渠精神,如今河南人依然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找水保粮。
条件:成本与能力的双重考量
应对干旱,不同群体面临不同条件制约。大户翟顺德计算每亩投入产出,在扣除各项成本后,虽有盈利但需承担巨大成本压力。小农户老李因井距远、体力不支,难以充分灌溉;老左因年龄大、浇地收益低,选择放弃多次浇水;老乔则因麦价低、成本高,即便精心浇灌,仍对收益感到无奈。极端天气下,如何保障小农种粮积极性、确保大户盈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过关:克服重重困难的收获
5 月,河南小麦迎来收获期。此前的干旱、“逼熟” 现象,以及去年淹水导致播种晚等问题,让小麦生长历经波折。但河南通过提前收获、农民抢收等举措,实现小麦 “颗粒归仓”。种粮大户梁四清自购收割机、插旗保护机井,凭借多年努力收获 800 多万斤小麦,她的 “粮食梦”,也是河南保障粮食安全的缩影。从 1942 年河南大旱先辈们为保麦种牺牲自我,到如今河南人依靠科技与努力战胜干旱,这片土地上,人们始终坚守着对粮食的珍视与对丰收的期盼。
以上呈现了河南在干旱挑战下保障小麦生产的过程。若你想对某部分内容深入探讨,或调整表述风格,随时可以和我说。

作者:奇亿娱乐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奇亿娱乐 版权所有